教研室简介

位置: 首页 > 教研室简介 > 正文

介入放射学教研室

发布时间:2025-04-08

介入放射学教研室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介入诊疗的发源地之一,1979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介入诊疗工作,首任教研室主任刘子江教授,1982年受卫生部委托,举办全国性介入学习班,为全国各地三甲医院培养了160余名介入专科医师,他们均为我国早期介入骨干,有的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介入放射学专家故“刘子江”教授被誉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奠基人之一。现有教师13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贵州省劳模1人,贵州省优青1人;教授4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11人,有博导5人,硕导7人;有出国留学背景4人。2021年获批为贵州省一流专业,拥有贵州省级精品课程2门,介入放射学教学团队是贵州省血管和肿瘤疾病创新人才团队。所依托学科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是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外周介入血管培训基地,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局药物临床实验基地;1981年国家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贵州省第一个介入放射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学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教研室依托于介入学科先后建设并获批为“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医学影像工程中心”、“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

本教研室已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充满活力的导师队伍。主要聚焦于肝硬化及肝癌的介入治疗,重点围绕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的实验验证及肝癌的分子机制探索与临床研究,围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科学问题,深入开展分子机制研究,并探索临床防治策略,介入治疗相关疾病的基础机制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重点涵盖肿瘤介入、血管性疾病介入,致力于提升介入诊疗的精准化、微创化及个体化水平,推动新型治疗策略的研发与应用。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厅级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总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近100余篇(其中SCI文章68篇),培养了大批介入放射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隐私说明  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