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应坤,四川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荣获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府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等学术荣誉及人才称号。
长期专注心血管疾病早期检测和精准诊断新技术研发的“基础-临床-应用”链条式发展,从基础到临床围绕“心肌损伤精确量化评价成像关键技术研发及临床应用”展开深入研究,研发了微观-介观-宏观多尺度成像新技术、开发了代谢-功能-运动多模态评价新方法、建立了生化-影像-临床多因素预测新模型,在心肌损伤成像新材料和新机制、高敏感成像新方法和临床早期干预新策略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研究成果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Nature:Biomedical Engineering(IF: 29.234)、European Heart Journal(IF:35.855)、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 27.203)、Radiology(IF: 29.146)等权威SCI期刊论文117篇;带领团队在欧洲心脏病年会、北美放射学会等国际大会报告32次,获得欧洲心脏病协会基础研究奖、欧洲放射学会青年学者奖、国际磁共振协会教育基金奖等国际学术奖项9次。
牵头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儿童杜氏肌营养不良心肌损伤临床多中心研究;构建了全生命周期儿童心血管专病数据库;创新了右心功能、瓣膜反流等无创CT定量评价新方法(Radiology 2009);发现了透析后心肌铁缺乏的证据,为补铁治疗提供新策略(JACC 2017);报道了全球年龄最小的婴儿高原性心脏病心肌损伤时空特征(EuropeanHeartJournal2021)。研究成果被纳入国际心血管CT协会、北美心脏影像学会等9个国际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申请人参编了中华放射学会等行业协会牵头的5个国内临床指南,制定了1套儿童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标准,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已获国家专利18项,项目所产生的理论和技术在全国28个省市、70多家大型医院实际应用;线上推广儿童心脏磁共振检查标准,下载量达3.2万次。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个学术奖项。